微通道中液液两相流动与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

微通道中液液两相流动与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20-12-27 分类:硕士论文 喜欢:3399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微流体系统在传质、传热以及化学反应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在生化、医药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作为微流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微混合技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尤以基于液液两相流的微混合技术最具应用和发展潜力,但其流动及混合规律尚不明确。本文针对液液两相流,从通道入口的扰动作用、弯曲微通道中液滴内的混合机理以及微液滴内的混沌混合现象三方面着手,深入研究了微流体的流动及混合规律。首先,采用基于体积分数函数(VolumeofFluid,VOF)模型的CFD数值模拟方法,模拟T形微通道入口处液液两相弹状流的流动过程,并采用标量方程(userdefinescalar,UDS)去及示踪剂法,考察了分散相加入产生的扰动作用对连续相混合的影响。其次,采用标量方程法与离散相模型(DiscretePhaseModel,DPM)法,考察了微液滴在弯曲微通道中运动时内部组分的混合过程,并比较了两者的区别。最后,采用基于DPM模型的CFD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二维理想液滴模型,研究其在弯曲微通道中运动时产生的混沌混合现象。论文取得了以下成果:1)采用VOF模型能准确地模拟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相界面的演变过程。标量方程法能够准确地模拟带扩散的混合过程,而离散相模型法则能更准确地模拟纯对流作用的混合过程。2)液液两相流中分散相液滴的生成,对原有连续相的层流混合具有扰动效果,促使组分产生径向混合,混合过程得到强化。其扰动机理主要可分为两步:分散相液滴处于长大阶段时,连续相前端受液滴阻碍,会产生径向的速度梯度,继而产生径向混合;分散相油滴处于生成阶段时,受分散相的挤压,连续相流道会变窄,促使混合组分进一步产生径向混合。分散相分率(εd)越大,扰动对混合的强化效果越好。3)弯曲微通道对液滴内的混合过程具有强化作用,具体的混合强化机理可分成两步:当液滴在直管段时,受到大小相等的壁面剪切力作用,液滴内部会形成一“主”两“次”三对两两对称的循环流,对称的循环流能够加快液滴内轴向混合过程;当液滴在弯管段时,不相等的壁面剪切使得循环流不再保持对称,径向混合效果获得较大提高。此外,循环流使得混合组分界面产生拉伸折叠作用,强化了扩散过程。对于小尺寸液滴(Ld/w<2.0),影响混合的因素主要为循环流周期,液滴越长循环周期也越长,所需混合路程随液滴长度缓慢增加;对于大尺寸液滴(Ld/w>2.0),影响混合的因素主要为混合组分的再分布,此时不对称循环流不足以使混合组分产生较高的轴向分布,所需混合路程快速增加。4)二维理想液滴模型的研究表明:弯曲微通道中运动的液滴内部流线会发生交错,继而引发产生混沌流。庞加莱截面(Poincaremap)及李雅普诺夫指数(Lyapunovindex)都显示了混沌混合现象的发生。低雷诺数范围内(Re≤100),雷诺数越大混沌混合效果越差;液滴的运动周期(乃越大、单位长度内的周期性弯折结构越少、弯通道结构的顺逆交替程度越低,混合效果越差。
【作者】王佳男;
【导师】王嘉骏;冯连芳;
【作者基本信息】浙江大学,化学工艺,2013,硕士
【关键词】微通道;液液两相流;混沌混合;CFD数值模拟;VOF;

【参考文献】
[1]周东华,席裕庚,张钟俊.一种带多重次优渐消因子的扩展卡尔曼滤波器[J].自动化学报,1991,06:689-695+758.
[2]唐文彬.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自适应动态面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2014,硕士.
[3]黄百重.打好国企改革和脱困突破口攻坚战[J].中国纺织.1998(02)
[4]潘也唐.含铁碳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无机化学,2013,硕士.
[5]洪赛华.普通高等院校融资租赁业务应用和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6]林东兴.试论中小学依法治校[D].福建师范大学,教育,2003,硕士.
[7]施亚莉.基于B/S模式的无纸化考试系统[D].吉林大学,软件工程,2013,硕士.
[8]杨名坤.汽车起重机变幅机构动力学分析及整车稳定性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2,硕士.
[9]徐晓晶.《空战史》(节选)翻译项目报告[D].安徽大学,翻译,2014,硕士.
[10]张鹏.河北省栾城县典型村固体废弃物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2012,硕士.
[11]程鹏飞,吴成富.基于e-?-modification混合自适应律的鲁棒级联式侧滑飞行控制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2]霍家佳.基于IPDI的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材料学,2013,硕士.
[13]代云.从文本到人本: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4,硕士.
[14]方国.山东省文化艺术中心口译项目报告[D].山东大学,英语口译(专业学位),2013,硕士.
[15]熊小萍.电力系统广域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及优化设计[D].广西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14,博士.
[16]郭帅.基础教育均衡化中教师聘任制研究[D].河北大学,教育学原理,2014,硕士.
[17]王新,马万青.一种有效的最小函数依赖挖掘方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356-358+362.
[18]代小红.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社会观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宗教学,2013,硕士.
[19]徐毅晖.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IL-21/STAT3及Th17细胞因子作用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消化内科,2012,硕士.
[20]贺卫东.非智力因素理论在中学生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价值及运用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论,2004,硕士.
[21]蒋佳丽.第一性原理研究替换和掺杂对于储氢材料(Mg_2NiH_4、NaAlH_4)性质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013,硕士.
[22]李叔彦,赵立新,王龙春.把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J].一重技术.1998(02)
[23]裘嘉璞.垦西地区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目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地质工程,2003,硕士.
[24]胡江龙.花铃期短期渍水对棉株的影响及其恢复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013,硕士.
[25]刘诗琦.山东菏泽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和碳贮库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2013,硕士.
[26]孙启臻.沿江3城市植物园植物群落结构及综合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2012,硕士.
[27]王倩怡.NDI集团青年员工激励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28]赵丹.基于规划调控的生态城镇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2014,硕士.
[29]朱卫星,宋维琪,修金磊,朱雪梅.微地震信号的偏振—位置对比法震相分离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04:425-429+528+381.
[30]刘其真,周正,孙慰迟.电视摄象输入装置的设计[J].自动化学报,1982,04:278-285.
[31]陶晓锐.仿蛙泳泳姿的锻炼法在腰椎融合术后康复的运用[D].山东大学,外科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32]赵婷婷.左联期刊与左翼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11,硕士.
[33]李颖.农业碳汇功能及其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2014,博士.
[34]夏耀民.小菜蛾对茚虫威抗药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农药学,2014,硕士.
[35]李峤.计算机考试系统自动阅卷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2,硕士.
[36]胡光荣.数据挖掘技术正银行业的应用[J].华南金融电脑,2003,12:86-88.
[37]陈星.认知无线Mesh网络容量和功率控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2013,硕士.
[38]吴青.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对泰中国文化类课程教学设计[D].山东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2012,硕士.
[39]丁洁.内蒙古典型草原保护与利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D].内蒙古大学,生物工程,2014,硕士.
[40]李志华.运用序列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味精污水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14,03:17-20.
[41]朱广毓.基于矩阵掩模的结构化LDPC码构造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2011,硕士.
[42]郭院利.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不同方式置入伤椎的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2013,硕士.
[43]胡永俊,李昔强,李风,郑辉庭,李人杰.半固态组织对Sn-52Bi合金塑性与熔化潜热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5,06:6111-6114+6119.
[44]龚文炜.楔横轧非对称轴类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及无料头技术研究[D].宁波大学,机械工程,2012,硕士.
[45]李海霞.基于嵌入性视角的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互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014,硕士.
[46]陆焕焕.基于ASP.NET技术的银行客户关系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47]梁丽.新疆上市公司企业融资决策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企业管理,2013,硕士.
[48]陈秀芳.基于价值流的绿色商业模式本质特征与结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企业管理,2014,硕士.
[49]濮青.入侵检测系统面临问题与发展趋势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01:55-57+77.
[50]陈慧.并行计算在Hough变换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系统分析与集成,2004,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